聞茶、喝茶,該如何品味不同層次的茶香?

 

在喝茶前,你有習慣聞茶香嗎?是否觀察過,品茶師在泡茶過程中會不斷聞香:茶葉乾香、沖泡後的濕香、嗅聞杯底殘留的茶香、啜吸茶湯等?該怎麼品茶,才能完整感受茶的芳香和滋味?



乾燥茶葉的香氣怎麼來的?

回想一下,當我們在噴香水時,香水中的香氣分子隨著酒精揮發,空氣中便會瀰漫著香水味。香水的香氣層次隨揮發程度由高至低的不同,分為前調、中調、後調。揮發性較強的香氣分子,在噴灑的第一時間就可以聞到,例如檸檬、柑橘等。接著隨著時間拉長,噴在身上的香水味可能漸漸轉為中調的花香,或是低揮發性的後調,如動物香或乳香等較溫潤香氣。



類似的揮發作用,也發生在乾燥的茶葉上。當我們自包裝中取出茶葉時,茶表面布滿的香氣分子「汽化」揮發。當我們湊近聞,散布在空氣中的香氣分子跑到鼻內嗅覺細胞,就可以聞到茶香味。此時的香氣來源,多半是具高揮發性的低沸點香氣,例如草香、柑橘、極淡的花香,通常在常溫下就能聞到。(上述香氣為茶葉自然化合而成常見的聯想香氣)

若此時,以攝氏近 100 度的高溫水沖泡,低沸點的香氣因子瞬間會揮發釋放,高濃度的草香撲鼻而來,但也很快就隨汽化溢散消失。





嗅覺,決定了八成以上喝茶期待值

當我們泡好了茶,仔細嗅聞會發現,這香氣跟剛剛乾聞茶所散發出的香氣有所不同。主要是低沸點的香氣分子,在沖泡時瞬間揮發後,中、高沸點的香氣分子因為高溫帶來的熱能,瞬間被推升,加上載著香氣分子的水蒸氣飄散,可嗅出與乾香不同的濕香,如焦糖香、果香。

其實,喝下去的剎那,溫度提升,香氣分子的揮發性也跟著提升,同時我們的「鼻後嗅覺」也跟著啟動了。而這嗅覺,決定了八成以上我們對於茶香氣的感知。當茶湯進入口腔,經過吞嚥、舌頭攪拌茶湯後,一同送往鼻咽管道至嗅覺細胞,感受到更完整的低、中、高沸點的所有香氣因子,也是被很多人俗稱的「喉韻」。





想要最更全面的感受茶湯香氣?可以學習品茶師或品酒師「啜吸」品茶。在快速啜飲茶湯後緊閉雙唇,透過瞬間吸入,讓茶湯從液化變成為霧狀,高沸點香氣分子跟著 600~1000 微米的氣溶膠(液體微粒穩定的懸浮於氣體中,為懸浮微粒),均勻接觸到鼻後嗅覺受器,就可以感知到比聞乾香、濕香、或單喝茶湯更明顯的茶香氣。

透過濕香,也可以很快檢驗茶有無異味。專業的品茶師會利用少量的熱水,快速川燙、浸濕茶葉後,「熱嗅」茶葉本身,若有霉味或腐敗味這類的高沸點氣味,很快就能聞出來。這通常是聞乾香時,比較聞不出來的。





為何聞與喝,香氣有著天南地北的差異?

有時,我們聞到茶葉本身超級香,但一口喝下時,會發現:「咦,這似乎與腦中嗅覺期待的不同,這是怎麼回事?」

茶葉香氣分子釋放出來的濃度巔峰值,通常決定了大腦對於茶香的期望值。人類大腦嗅覺資料庫記載著高達一兆種的氣味資料,遠多於酸、甜、苦、鹹、鮮等味覺。因此當我們聞到氣味時,基於生物本能,便自動連結大腦資料庫中的相對應食物或其他氣味,讓人們對於聞到的東西產生期待值。

因此,若茶葉本身的香氣,多半集中在低沸點類型,乾聞時很有香氣,但在我們高溫沖泡茶葉時,就已經溢散掉。以抹茶為例,因多為低沸點香氣因子,較少有高沸點香氣因子,可能乾聞時很香,但在喝下時,鼻後嗅覺感受不太到香氣,反而是味覺上感受到些微的甘、苦、澀味多於香氣。相反的,紅茶在聞乾香時,香氣不見得很明顯,但遇上高溫沖泡,高沸點的香氣就會散發出來。

圖為低沸點香氣以不同溫度沖泡後,香氣含量隨著沖泡時間的變化圖,可見越高溫沖泡可以在短時間內溶出越多的低沸點香氣,同時越高溫沖泡也會讓低沸點香氣在短時間逸散。(以2-乙酰基-2-噻唑啉為例,沸點222℃,青草味)

期待聞出、喝出茶葉的乾香、濕香不同層次的香氣,還是要回歸到製茶的技術。精準的掌握茶葉中的低、中、高沸點香氣因子的比例,達成完美平衡點,自然會在品茶不同階段中,展現不同的茶香風情。


 

Tea Alchemist Andy

安迪的茶山實驗室

科學實驗為介質、愛茶熱忱為薪、追求真理不懈的態度為火,燃出大自然茶香底蘊,薪火相傳展開茶風味地圖,發現茶香新大陸。

 
Tea Alchemist